基于再生尼龙倡议的重要意义,Prada 分别在纽约百老汇 Epicenter 旗舰店和上海 Prada 荣宅举办再生尼龙论坛。上海站的活动于2020春夏时装周期间举行,名为“构想可持续世界”,由 yehyehyeh 创始人叶晓薇主持。
当我们谈论可持续时尚时,再生资源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如今,我们似乎已经意识到曾被弃若敝屣的塑料垃圾正在成为一座巨大的再生资源库,而如何开发这座再生资源库,也成为了本次论坛聚焦的关键点。
参加论坛的嘉宾还有设计师、融设计图书馆和品物流形创始人张雷,在「What We Carry」系列纪录片中担任 Prada 记者的演员魏大勋,以及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中国区代表范华星。
论坛主题围绕对未来人类社会的畅想展开,在面对人口和消费的需求增长,世界面临资源殆尽的严重危机之际,四位嘉宾一起交换了我们应如何在不破坏有限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平等地为更多人构建美好丰饶生活的意见,旨在用创新与创造力推进再生资源这一全新发展目标。
此外,论坛上还特别放映由 Prada 内容合作伙伴《国家地理》拍摄并制作的「What We Carry」系列纪录片。该影片由 Prada 记者和《国家地理》探险家带领观众走访世界五大洲,探寻 Prada 再生尼龙可持续计划背后的故事。
作为「What We Carry」系列的第四部,菲律宾纪录片摄影师 Hannah Reyes Morales 与中国演员、Prada 记者魏大勋来到中国,他们参观了位于中国东南部江西省赣州市的金泽制衣厂,在这里边角料按材质分类,并定期运往 Aquafil 在上海的生产基地,作为生产 ECONYL 再生尼龙的原料。
论坛结束后,在 Prada 荣宅还开启了面向大众的再生尼龙特别展示,旨在呼吁时尚从业的相关人士能够提高可持续环保的意识。Prada 百老汇 Epicenter 旗舰店和 Prada 荣宅都将为再生尼龙项目呈现特别展示。
而在纽约,摄影师 Cristina Mittermeier 与屡获大奖的记者、世界女性协会创始人 Tina Brown 共同探讨环保摄影——这是一个强调当前全球环境根本变化的新领域。
Q&A —— 【与魏大勋对谈】
叶晓薇: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去赣州工厂的观感。
魏大勋:赣州是一个很美的地方。这次我去参观的工厂叫金泽制衣厂,这家工厂总共约有 300 名工人,他们分别从事裁剪、缝纫、整理等服装生产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在参观时, 我发现制造衣物的过程真的是会产生很多的浪费的。记得当时有一位裁剪师傅和我说,刚开始的时候,工厂是没有任何回收系统的,所有废料都不知该如何处理。但当与 Aquafil 合作后,废弃布料可以被回收,再生成尼龙纱被无限循环使用,他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这就是时尚产业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助力环保的例子。
叶晓薇:如果我告诉你“时尚行业是世界上第二大污染的行业”,你惊讶吗?你觉得作为消费者、公民、公众人物,你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或改变这个情形?
魏大勋:通过这次在赣州的拍摄,让我了解到服装废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是不可小觑的,这让我大大增加了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我希望呼吁消费者在购买服装时基于对环保的考量做出选择,不要对再生材质产生抗拒,尽量选择和使用符合可持续标准的产品,从自身做起,并带动更多人加入到环保的行列中来。另外我们也可以选择零皮草,保护珍稀动物,比如 Prada 从 2020 春夏系列开始就不再使用任何皮草了。
叶晓薇:平常你怎么处理不要的衣服?
魏大勋:其实我平时比较少买衣服的,因为要参加很多活动,所以很多衣服其实都是借来的。后来我也有听说现“租衣时尚”、“租借经济”越来越流行,很多租赁平台现在都发展很好,像中国的衣二三,感觉不小心还赶上这股风潮。其实比起处理旧衣服我更反对浪费,希望大家还是能够理智消费,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总是买新衣服的话,那就把家里的闲置放到二手平台上出售或出租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叶晓薇:你认为人与衣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珍惜“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呢?
魏大勋:就像是朋友一样吧,我们应该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也是如此,我们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员,并不是脱离大自然而存在的一类东西,只有我们学会与之共存,才可以达到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Q&A —— 【与范华星对谈】
叶晓薇:请解释一下循环经济的概念?为什么我们要往这个方向发展?
范华星:按照我们基金会(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的定义,循环经济是一种具备修复性和再生性的经济模式。在该模式下,“废物垃圾”这一概念不复存在,创造经济价值的新机遇层出不穷,社会与环境效益也会随之而来。
通过我们的分析,在中国各大城市落实循环经济可大幅降低商品与服务的总体通达成本(TCA),循环经济模式还有望缓解生活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果能在建成环境、移动交通、城市给养、纺织行业与电子工业这五大关键领域落实循环经济,那么与现行发展路径相比,可以带来各种社会环境效益:大气环境和水环境质量提升,交通拥堵减缓、出行安全系数提升、公众健康有保障等,可以说是有益无害。
再生尼龙项目上海呈现特别展示
叶晓薇:与大家分享一下循环经济在时尚行业的运用?有哪些好的例子?
范华星:首先我想说任何形式的回收循环再利用若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一个有效地从居民手中回收废弃纺织品的收集或回收物流体系。一些中国企业已经瞄准这一商机,例如绿袋和飞蚂蚁已经创建了在线回收品台,居民可以在线上填写适合上门回收纺织品的时间和地址,H&M 等企业则为哪些将废旧衣物带回门店的顾客提供折扣。
但在这里我想提一下少有人知的化学回收,中国有一家采用解聚合及再聚合工艺的企业叫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与日本帝人集团合资的企业,该集团的ECO CIRCLE技术能够产出高质量的纤维。这是为数不多的凭借这项技术用废弃纺织品生产处优质纤维的实例之一。目前,该公司每年可以将4万吨的废弃纺织品转化成聚酯纤维和芯片,这一产能有望于2021年达到100万吨。
Q&A —— 【与张雷对谈】
叶晓薇:融设计图书馆在做什么?
张雷:融图书馆更像是一座桥梁,扎根在手工艺领域,与当代设计结合,我们希望把中国传统手工艺解构为材料与工艺,通过融设计图书馆共享给全球的设计师与艺术家。
叶晓薇:再生、循环,这些设计的概念有没有中国或东方的语境?
张雷:我想给大家看一张图,这是一张中国人在过去一两千年过去如何制作我们自己的颜色和使用的方法,这都属于循环经济的语境/东西。就像范老师刚才讲的,其实循环经济的概念在中国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在设计领域中国人可以用身边很多你想都想不到的植物来做东西,比如洋葱皮、核桃等。
再举个例子,中国人以前用的最多的颜色是蓝色,并且全世界都是这样,工业革命之前甚至成为全世界通用的颜色,是因为蓝色是从一种叫蓝草的植物中提炼的,而这种植物是各个地方都很容易得到的材料,在欧洲非洲中国都有,只是名字不同,草也不同,但都可以做蓝色。中国有句话叫青出于蓝,其实青就是蓝色,出于蓝就是蓝草的意思,不是绿色出于蓝色,是蓝色出于蓝草的意思。
叶晓薇:循环经济在设计行业的运用怎样?有哪些好的例子?
张雷:我们去赣州看到工厂工人剪下来的边角料让我想到我们的祖先也有个非常棒的工艺就是拼布工艺,也叫“百家布”,就是把你自己家、邻居家的做任何衣服剪下来的边角料拼成一块布,这样的布可以做成做成新的褥子、被单,甚至是衣服等,现在拼布工艺也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而拼布工艺的设计的基本方法就是赣州工厂的废料利用。
叶晓薇:哪些材料适合循环再生?你如何使用它?旧与新如何结合?
张雷:我觉得对于材料的回收循环应该说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问题,有的地区是渔网的问题,有的地区是地毯的问题,有的地区是衣服的问题。像在中国主要地区的话就是回收塑料的应其实非常广泛的,高档的矿泉水瓶的回收塑料是很值钱的。
那在高原藏区就豪华多了,那里有很多皮革回收工艺、做貂皮的工艺。我曾经看过他们穿的藏靴,看到鞋底我就惊呆了,连鞋底都是用皮子做的,结果是他们用破了不用的包剪下来一层一层地纳起来,而且纳鞋子的线都是用的废旧羊皮绳。所以当时我看到的那个鞋底和我们中原地区的千层底布鞋鞋底的结构简直惊人的相似,但是我们很难想到千层底布鞋和藏靴有什么关系,但它们都是废物利用的设计。所以循环经济从我们的祖先那里可以学到太多太多的东西,新旧的结合、新旧的创新,大量经典的案例可以为我们现在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