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可以是对新奇复杂的未知领域冒险探索;
旅行可以是由风土驱动的浓厚人文中滋养精神;
旅行也可以是在广袤神秘的自然美景中疗愈心灵。
天穹之下、大地之上,徜徉于青山秀水和人文胜迹之间,
人类与自然、文化、社区、经济等等产生新的链接,
旅行者被赋予了更积极的作用,通过负责任的旅行体验,从而形成一股向善的力量。
路易威登与 yehyehyeh创新社和社群好友,彩色星球创始人兼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Global Sustainable Tourism Council)理事 Koko Tang 对话旅行及生活方式博主 Lulu ,从两人丰富且独特的认知与经验中,聊聊可持续旅游该如何实践。
从 Koko 与 Lulu 的对谈中可以知道可持续旅游是一个系统且完整的概念。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对“可持续旅游业”的定义——充分考虑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满足游客、行业、环境和东道方需求的旅游业。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Global Sustainable Tourism Council)将可持续旅游的标准置于四个支柱纬度来看,包括可持续管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文化的可持续、以及环境的可持续。
定义虽然复杂,但是从事可持续旅游,人人可做。视频中,Koko 与 Lulu 也给到了我们不少的建议:
在yehyehyeh创新社的社群中不乏身体力行推动可持续旅游的青年翘楚, 我们邀请了具代表性的三位,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运用创造力和对社会、环境、产业深刻的认知, 发挥社会责任,积极探索可持续旅游对在地经济、文化传承与自然环境的正向影响。
在地经济 |「山旮旯儿里的国际村」| 刘涵晓
llLab.叙向建筑设计创始人刘涵晓,长期着力于探索乡村艺术复兴的研究以及城市可持续社区生活的框架构筑。
Q: 打造三卅民宿之前,北沟村外来游客多吗吗?在地经济是什么状况?
北沟村曾是渤海镇有名的贫困村,年长者住在自己经营的民房里,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不愿向朋友介绍自己老家在这“北旮旯”,更不要说游客了。当时的在地经济体给了我们探索的启发,希望实现乡村住户与外来人口的聚合空间,融入当地的生活系统中,为他们打造互相了解,寻找城乡边界的舒适距离及精神氛围。整个三卅仅有16间房,用了近5年时间才慢慢打磨出来。村民从一开始的抵触、沟通、理解、学习,到之后在结果未知情况下共同进行实验性改建,过程中所产生的协调性与妥协性的细节呈现,才是如今三卅的特别之处。
Q: 事务所改建北沟村的初衷是什么?
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做一块垫脚石,做一个贡献者,让在地村民好好生活,消除城市居民的地域歧视市,让在地村名和外来游客互相摸索出妥协的边界,而不是互相排斥。对于在这里要盖几座房子,设计多有意境的内容,我完全没有考虑过。对于乡村的理解,我更偏向从在地经济、在地喜好出发,和建筑师本身能做什么,没有太大关系。
Q: 经过这8年,村民对北沟村文化旅游的振兴是否满意?
其实在进行瓦厂酒店的改造阶段,我们已经能明确感受到这个村子和村民自信心的提升。瓦厂本身是北京极有辨识度的旅游据点,对于北沟村民来说,有最直观的收益来源。所以在材料选色上,也因为在地心态和凝聚力的增强被赋予更艳丽外放的性格。北沟村文化旅游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流越来越多,甚至有一些南方村落来到北沟村学习乡村振兴,我们才意识到这8年的乡村振兴算是告一段落。可持续旅游的正向效应,在北沟村有了生动的验证。
Q: 现在前往北沟村旅行的都是哪些人?
我在现场工作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在去之前和爬完长城以后,把这里当作一个分站点作停留的旅行者,并且现在更多人会多预留一些时间在这里,体会一下北沟村现在的面貌。他们都充满了好奇心,带着一种想要拜访和寻求的态度来到这里。不仅仅是我们理解的放空或休憩,他们也许告别了原先的工作,在寻找以前没有体会过的自己的时间,或是也想融入到整个乡村的成长中。他们看起来不再格格不入,他们很虚心,也很想加入。还有很多国外回来的年轻人、事业有成的人,以及来拜访的参加学习和研究乡村振兴的团体。
文化传承 |「本乡本土的百工复兴」| 王彦之
策展人王彦之,亦是左靖工作室成员。当下的策展和研究兴趣为地方设计、社会参与式艺术等。努力探索中国本乡本土的百工复兴之路,
Q:你认为文化传承对旅游业及游客的重要性在于?
我始终认为,旅行者之所以去旅行,是因为大家对另一片土地上的生活感到好奇。大家期待看到地域的差异性,在历史、地理、建筑、美食、民艺、风俗、信仰等方面看到另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而这些无一不是文化。所以说得夸张一点,如果没有文化传承,我想可能就没有旅游业了。
Q:如何定义碧山工销社在可持续旅游中担任的角色?
有时候我觉得,碧山工销社自己也是个旅行者。它除了是城乡之间的游牧者,其实也通过展览的形式,迎来很多其他地方的“来访”。云南普洱的景迈山、贵州黎平的地扪、福建厦门的后田、浙江泰顺的徐岙底、河南修武的大南坡等地方,都在我们的展厅里短暂“驻留”过。碧山的村民和外来的游客,都可以在风景的切换中,认识到不同地方的独特之处。
Q:如何让旅行者学习当地的文化传承?
拿大南坡项目举例当时的大南坡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北方村庄,并不具备所谓的旅游价值,我们决定放弃大众旅游的思维,先做文化建设。我们试图以多样化的展览、音乐、设计和其他文化活动为切入点,修复乡村的文化生态和社会关系。它既可为物理空间植入内容,也可为产品生产提供思路。虽然相比一些著名景区,游客肯定算不上多,但是来过的游客往往还会再来。这就是文化的吸引力,只有文化才会让人和地方真正产生联结。
Q:游客可以在碧山的新展“naze naze大吉大利”中产生哪些新的联结?
“naze naze大吉大利”展示的是 naze naze 织物工作室和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北京 ATLAS 工作室一起合作的 naze naze 大利织物项目。他们通过和贵州大利侗寨的 Dousa 妇女合作社的持续协作,发掘当地妇女的手工侗布织造技艺,连接侗族织女和城市设计师,共创出了一批适应当下场景的手工织造产品。
自然环境 |「以商养研推动生态保护」|赵怀东
“山一自然”创始人、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自然内容规划设计师。
Q:何时开始探索可持续旅游?
国内的生态保护形式正在发生比较大的转变。1990年代,我们以打击非法盗猎和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为核心,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强,一些野生动物种群逐渐恢复。现在很多区域的保护核心内容转为解决人和野生动物的冲突。我们需要协调两方的利益,让原住民生活变好,让野生动物有比较充足的生存空间。在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占有和利用的前提下,我们开始帮助原住民找一些替代的生计,同时把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可持续旅游就是从此应运而生的。
Q:自然的价值有哪些?我们应当如何使用?
首先,自然的核心价值是承载了我们人类社会;其次,它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无尽智慧的集合。我们把自然的价值最大化,比如以前我们要认识某一种植物,可能因为它的科研价值可以申请科研项目,但现在我们直接把科研项目转化成绘本,或是带有教育意义的旅行。这个时候单一的自然元素,它的价值就会最大化,进而产生利益。当它产生的利益越多,你在使用自然资源的时候,就不会占用过多的资源,可以获得相对更丰厚的利益,也越有意愿保护它。
Q: 山一自然如何在版纳推广对生态保护友好的可持续旅游?
山一自然遵循“以商养研”的方式鼓励人类回归到自然中去。比如西双版纳,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在此碰撞,各个区系的动植物在此竞争并产生新的物种变化。我们梳理区域专属的自然知识体系,旅行活动结合深度体验和完整的感知体系,基于区域生态特征打造亚洲象自然探索之旅。大家像生物学家一样去接近亚洲象,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工程师”,可以影响、改变,甚至创造生态环境。与野生救助象一起走进森林,观察象粪与白蚁,发现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
Q:用一句话概括你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你越了解自然,你越不清楚它。其实,我们对大自然的认知依旧非常浅薄,大部分物种可能除了名字,它到底如何生存,以及与它相关的其他物种,都需要深度探索,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充满乐趣。
同样路易威登坚信,可持续发展是一场需要以谦逊之心长久坚持的旅程。 以一颗谦逊之心,对已完成的工作与亟待完成的工作采取同等重视的态度。 这场旅程需要所有人的参与方能完成。 它要求每个人去思考所做的一切以及所采取的方式,以求不断改进及进一步提升。 这是路易威登自 1854 年以来不断探索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