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esign 可持续时尚高管大师班:来自中国的全球视野

受 WeDesign 艺术教育的邀请,叶晓薇坐客2020春季第二期可持续时尚高管大师班的课程,与该机构 CEO 及联合创始人 Simon Collins 在位于纽约的办公室与大家云见面,分享了她职业生涯的转变和中国可持续时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以及在可持续性方面不断尝试与创新的中国公司。

“从根本来说,我们需要改变时尚行业的商业模式。无论你使用多少新材料,或者做到100%的循环再利用… 但又有谁能站出来勇敢地打破自己原有的商业模式?”—— 叶晓薇

WeDesign 由帕森斯设计学院前时装学院院长、NIKE 创意总监 Simon Collins 和中国企业家何梅于2017年共同创立,利用世界顶尖设计学院的教授,提供线上和线下最优秀的艺术与设计教育,并与靳羽西美基金共同发起可持续时尚高管大师班。

2020年春季项目已于3月16日正式启动,直至4月20日,每周一晚9点,都会有「线上大师访谈系列」与大家云见面。6名可持续时尚行业的领军人物将悉数登场坐客本期的课程,从牛仔布产业及创新、中国可持续时尚发展、时尚红人网络营销、全球古着及二手市场,以及企业合作及国际政策等多个方面,为观众们带来6场可持续性领域的“知识盛宴”。

在访谈系列第二期,作为来自东方的声音,叶晓薇从中国可持续的角度与 Collins 畅谈了职业生涯、产业链及设计师等多方面大家关心的问题。

– Q&A –

Simon Collins:可以谈一下你现在在做什么吗?似乎你正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无论我去哪个可持续性会议或是论坛,他们都会说“晓薇会来”。也听过很多次你的演讲,但我还是想了解一下你的背景以及你的职业发展道路。

叶晓薇:两年前,我还是《周末画报》杂志的总编辑。这是中国最大的生活类杂志之一,我在这一职位上做了12年。《周末画报》相当于周末版的《纽约时报》你可以这么理解,我们有新闻、商业、时尚、艺术和文化板块,而不只是关注时尚,但要知道时尚是生活类杂志很重要的主题。而且《周末画报》是中国最早一批的生活类杂志,大概有20年了,销售量一直很好很稳定。我在总编辑任内时,我们会讨论时尚、艺术和商业等话题,所以我会意识到,时尚其实是社会体系的一部分,而当我意识到时尚巨大的影响力时是4年前我去参加哥本哈根峰会。这还是因为 Julie Gilhart,他叫我一定要去,这让我眼界大开,因为大多数第一次去的人,都会很震惊之前从没有意识到时尚行业有如此大的影响,对环境、对人类、对所有事物来说都是,哥本哈根峰会是深入了解时尚行业的好方法。

Simon Collins:哥本哈根峰会也与我们有合作项目,我也感到很惊讶,因为的确非常多行业人士都会聚集在那里。

叶晓薇:是的,许多业内关键参与者都会聚集在那里讨论很多问题,这启发了我,我在想这或许是我该做的事,并不是想揭露时尚是如何损害社会的,而是要展示是时尚公司是如何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这一点很重要。时尚一直被可持续领域诟病,我们一方面要诚实面对,一方面也要找到解决方案。哥本哈根峰会就是寻找解决方案的,如果今天看到这个视频的朋友我也希望大家能够考虑参与进去,因为来自中国的声音还不多。

Simon Collins:所以4年前你在哥本哈根,你对时尚对世界的影响感到震惊,同时还有时尚行业内的人士试图通过创意性的手段来寻找解决方案,所以你就开始想到写专栏吗?

叶晓薇:是的,我们是首个在中国讨论可持续性的杂志。这是个很有趣的过程,那个时候连编辑自己都没概念,但我们想要做每周专栏,我们开始做研究,甚至开始实践。我记得很清楚,当时负责这一版面的编辑,那个时候 Y-closet 刚出现,很让人兴奋,相当于是中国版本的 The Realreal,当时她对我说,你应该尝试一年不买新衣服,我太惊讶了:“你一个时尚编辑,你一年不买衣服?!”

她说因为她从那个平台上租衣服。当中国开始接受租赁的理念时,整个时尚产业将被改变。你想一下快递公司的覆盖面,我们刚和京东谈过,就算他们不是最大的时尚公司,但他们可以第一时间寄出及收回衣服,所以想一想租赁业务的潜力,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我还意识到,虽然我很喜欢去峰会和不同的人交流,但可持续性是一个很大的主题,是个复杂的体系,甚至包含生物学和科学。

Simon Collins:那你怎么理解 Sustainability 这个词?或者在中文里这个词被翻译成「可持续性」,你认为在两种语言之间,背后的意思会存在差异化的解读吗?

叶晓薇:我还是在使用「可持续」这个词,因为这样别人更容易理解我在干什么。Sustainability 翻译成中文可以是永续,意思是永远持续下去。同时我认为在中文里还有很多词跟这个也很相近,比如“弹性”、 “适应性”,这取决于你的角度。但鉴于现在全球面临的问题,可持续性不只是在服装领域,还有各类公司都是一样的。你要维持公司,就要想办法如何让大家持久地在这里工作,所以我喜欢“责任”这个词,如果公司以负责任的方式做事,让员工以负责任的方式生产产品,诸如此类,这些都是在说「可持续性」。此外,还有「意识」这个词。我经常会跟年轻设计师说要有意识,认识到你在做什么及其产生的影响,同时也要负责任。

Simon Collins:就和你想到用杂志去影响别人一样对吗?

叶晓薇:没错,就像我说的,「可持续」意味着一个负责的系统。我记得有一次采访一个我非常喜欢的高管,我问他:“你们在可持续性方面做了些什么工作?”他说:“我们做了很多,我们还参加了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你们记者就喜欢问你自己都不明白的问题。”

但这可能是实话,我可能是太不懂气候经济及气候政治,所以我参加了哈佛的「企业可持续性」的项目,并拿到了证书。这大概是一年半之前的事,至少我有了基础知识,我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做什么,同时也有了更广的社交圈和背景,让我可以继续学习。

Simon Collins:我必须要说,我很钦佩你,我没能在哈佛学习可持续的课程,你做到了,这显示了你作为记者要“刨根究底”的专注力。那么你从哈佛的项目里学到了些什么?

叶晓薇:当然这项目让我有了更扎实的背景可以去做很多事情。但我觉得最关键的地方是,很多人会想,你是个新闻工作者,你应该做消费者教育。我不这么认为,当然我可以做消费者教育,因为我知道媒体如何运作,但根据我在中国的经验,做消费者教育并不难,中国的消费者和读者都很乐于接受新事物,不需要改变他们的想法,他们对新事物持开放态度。但如果有一天,他们突然改变想法,想追逐可持续时尚,那可持续时尚在哪里?不存在吗?所以我想到了帮助公司改革,这会更有趣,也会事半功倍。

Simon Collins:你让我想到了一件事,就是关于可持续时尚的传播。我们现在在这里谈论就可以让世界各地的朋友都学习,而其中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要了解消费者对可持续性的感受的深度。我自己的感受是,在西方,消费者感受程度不同,有些人在意,但大多数人不在意。但我在中国的感受是,即使他们没有类似的知识,他们很愿意去尝试。所以我很愿意听听你在这方面的看法。

叶晓薇:你说得非常对。首先,中国人非常愿意尝试新事物。此外中国的环境问题也比较严峻,所以人们对环境有关的事就会更加注重,他们会关注和健康、空气、水、食物有关的很多事,虽然还不太关注时尚方面,但如果你将范围扩大到时尚,他们也是能理解的。他们想要的是更健康和更安全的生活。有一个例子,昨天我还在和一个艺术家聊到,她的品牌,叫 PH5,一半在纽约,一半在中国,也是最早几个做可持续时尚的品牌。品牌主理人兼设计师告诉我,在美国,虽然 showroom 的很多人,但都在讨论可持续性,少有人购买;而在中国,人们虽然并未踊跃参与对话,但他们会购买。这就很有趣,中国从未发展到极度发展的这个过程,用了极短时间。我认识的很多人,他们的父母都还经历过中国未开放前的社会。

Simon Collins:PH5 他们在中美两国都开展了业务。我们想要传递的最大的信息就是全球化,你无法故步自封,这已经行不通了。目前中国正在经历的,就更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你的生意只是在中国,可能损失惨重,中西方之间的合作和相互了解非常重要。你刚提到你采访了一个高管,你也经常与高管对话,你认为时尚公司在可持续性策略上,是否更加具有国际视野了?

叶晓薇: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说几个事实。第一件事实哥本哈根峰会 Eva Kruse 邀请我作为顾问,我带去了中国设计师,在国际的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第二,可持续性是全时尚行业正在面对的重要问题,所有人都在说中国是个消费者市场,所有的品牌都在讨好消费者,如果它们(品牌)做错了,消费者会生气。第三,以前,很多公司生产大量商品销往中国,其中大部分之前还是在中国生产的,但现在可能不太一样,现在很多工厂和材料都移往东南亚了,但老板还是中国人,也就是说中国处于时尚产业价值链的两端,但他们都没被纳入到这场讨论中来。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不让中国参与进来,你如何改变整个体系?通过我们的现在的对话想要传递的信息是,中国欢迎可持续性。

Simon Collins:上海在去年实施了垃圾回收计划,之前没有的。虽然有些人很崩溃,搞不清楚怎么做,但所有人都在做了,我看见有人在回收处分类垃圾,中国有一种做实事的文化,但在这一方面世界的某些地方却不是这样的。基于以上,在消费者和制造两方面,我们需要中国的参与,我在想全球将如何来适应?我一贯的观点就是,可持续时尚的解决方案甚至是价格会来自中国,他们会告诉全世界,如果你想在中国销售,你必须这么做,我觉得这很可能发生。

叶晓薇:我希望这会发生。去年,我作为顾问帮助开云做了一个「K Generation」颁奖,就是基于你刚说到的观点,可能解决方案会来自中国,那里有很好的创业群体,年轻人想要做一番事业,如果他们对这一议题更加关注的话,说不定方案会来自中国。这是为什么开云去年在中国举办了「K Generation」颁奖。我们去了三个城市,和创业群体合作,最终有三家创业公司胜出。但中国在创新方面很棒,你也经常去中国,他们可能不太擅长比如发明新材料,但他们很擅长于社会革新,我认为中国是很擅长解决问题的没错,包括物流、服务,包括商业模式。

尤其在这次疫情后,我对中国会更加乐观。中国的物流太神奇了,中国之外的人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比如高铁、还有比如阿里巴巴或京东等平台,你可以在手机上做任何事,你不需要现金和信用卡,你不需要任何东西,我深受启发,虽然不是全部,但总的来说,中国可以解决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对中国年轻设计师如“何解决问题”感到好奇。

Simon Collins:再来谈一谈你的公司具体在做什么吧。

叶晓薇:我目前在做战略咨询。很多中国公司都想要改革,之前他们只是制造商,或者成功的商人。不到20年的时间内,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想成为「品牌」,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品牌?我们的价值是什么?我们的未来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好的可持续转型的机会,不只是在帮助和指导他们的战略规划。

Simon Collins:告诉我们一些观众们应该注意的公司或品牌吧。

叶晓薇:其中一个我紧密合作两年的公司是鄂尔多斯。我为他们感到自豪,一开始我们从教育开始告诉他们什么是可持续性,然后到策略,现在他们有个3年的项目,其他公司没法这么快的采取行动。一开始加入进来的,都是做市场的人,但在一个月内,整个管理层都加入了,这是个非常大的公司,到了第三次会议,每个部门都有了自己的计划。要知道当公司架构合理时,动员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从了解、到计划,再到制定政策,今年他们就推出了新的产品线,他们开始生产再生羊绒衫,他们有全新的产品线,叫做「善 SHÀN 系列」,意思是善良,中文的「善」字里面有个羊。我想说的是,你无法只在一个部门内实施可持续性,必须是整个公司。

Simon Collins:我其实不只一次见过,如果公司老板告诉全公司“我们要更可持续”,很有可能公司里已经有人在做了,你才发现,会计部门、运输部门都已开始做了,你突然发现,你的公司比你想象的还要可持续。

叶晓薇:这是为什么需要咨询专家来帮助他们定制整个策略。最近我刚开始和另外一个公司合作,我们在中国新年前才刚开了第一次会。同样的,我希望每个人参与,我做了个演讲,在我的演讲结束后,每个人都是“我的天,我不知道这些正在我们行业里发生!”,“我们要做些什么?”,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状态,不了解总比“我不在乎”好,有些公司确实不在乎。

Simon Collins: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式,来宣传目前所取得的成果,这是其中一个你觉得做得不错的牌子,还有其他的吗?你还知道其他品牌在这么做吗?

叶晓薇:另外一个公司,虽然我没有直接指导,但我与他们进行了非常有趣的对话,他们叫 ICICLE , 这个牌子可能大家比较熟悉,他们刚在巴黎开了店,她们以一种东方的思考模式来解读可持续性,他们的东西很自然,有机、舒适,讲究天人合一诸如此类的概念。该品牌想要讨论,我们是否要采取西方式的可持续性,他们想要创造属于东方的“可持续性”。我个人不太同意这一点,我认为可持续性应该是全球标准,但你可以有你自己的审美、观点和方法论,但标准应该只有一个,就像联合国。

无论你怎么称呼它,它就是可持续性。随便你怎么叫它,但请做对的事,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负责任”这个词,即使一个人对责任的看法可能和另一个人不一样。ICICLE 是个很棒的例子,所有关于可持续性的声音都是来自西方,但这也不代表他们的作品就是标准,我也希望他们能注意中国正在发生的事,大家都彼此学习。ICICLE、鄂尔多斯,当然还有独立设计师比如张娜,她的牌子叫做「再造衣银行」,她过去10年都在为该品牌努力,但因为她是独立设计师,所以其影响可能不那么大。但她的方法和理论都很棒,她也在持续推广。

Simon Collins:我发现很多人都在做小事,即使是整个公司,有的也在专注于某一件事情,我认为这非常好,即使可能产生不了那么大的影响,但一直在做对的事情。大的公司,他们做点这个做点那个,各方面都想努力尝试,但这两种都不是我特别期待的解决方案,应该有人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方案,这才是我想要的,我想看见可持续领域的 Uber。你看出租车行业,有 Uber 这样的公司诞生,但并不是为了解决行业的问题,因为这是全新的方式,他们根本不关心出租车行业,我希望能出现时尚界的uber。

叶晓薇:在我的论坛上曾经有这样的讨论,论坛叫“SHAN Future Forum”,我们和上海时装周进行了两次合作,上海时装周觉得他们有责任,因为他们是时尚行业的领导者,来推广可持续性。我们与上海时装周的合作已经3年了。在第一个论坛,有鄂尔多斯和顺丰加入我们,顺丰就像是这里的 Fedex。因为通常人们会认为物流不可能是完全“绿色”的,所以行业里的人都说,维持可持续性的最佳方式,就是生产正好数量的衣物,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卖给正确的且会一直爱它的用户。你如何做到正好如此完美?这时候,就像你说的,大数据、物流,这种对时尚界来说全新的概念就能介入进来帮助我们实现想法和提升客户的意识。

同时我认为,消费者之后的“生命期”也很重要,品牌们要意识到,在你卖出衣服后,你依然要为其负责,并不是就撒手不管了。在中国,比如京东,他们就会回收卖出的东西,不仅是寄送,所以他们可以回收再利用,这对我来说是振奋人心的,思考消费者后的“生命周期”,如何延长衣物的寿命,我想整个可持续时尚行业,都应该去思考这个关于循环经济的问题。你如何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事实上他们不用买这么多衣服(因为现在买衣服真的太简单容易了),所以你要想办法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这就要改变监管和供应链。

Simon Collins:对我来说,广告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广告是具有灌输力的。我举个例子,比如 Philip Morris 香烟鼓励妇女在怀孕时抽烟,他们现在还没垮。我想如果我们能做到这样,我们就可以做一切事,我想逆境会带来创意,现在在中国和全球发生的疫情,当然这会带来经济困境,但逆境也会导致革新和创意的产生,我们最终会看到解决方案。

叶晓薇:我也是这么想,我经常告诉一些设计师,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计划做什么。每个人都在讨论不同的可能性,但即使一些已经开始思考的设计师,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反思过程。我们为什么一年要设计两季服装系列,为什么不就只设计一季,且是非常棒的一季,如果我们仍然可以生存下来并赚钱的话,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做两次,四次、六次… 我所知的这个行业正在蚕食自己。

Simon Collins:DVF 在一次演讲中说到,她批评百货公司的那些高层,她说:“你们之前会派买手来看我的系列,现在你们却派一手拿着计算器,一手拿着日历的年轻人,来看我的衣服,这不okay。”这是我们行业正在经历的,当然百货公司日子也不好过老实说,但我们需要打破这一思维模式。那在我们结束之前,我想留给观众们一些问题供大家思考,你周游全球,知道行业正在发生的许多事,做了很多演讲,你在哈佛读书,你的影响力比很多人都大,当提到可持续时尚时,你最先想到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

叶晓薇:可持续时尚很艰难,我们需要改变商业模式,无论我们用了多少创新的环保材料,或者是回收所有东西,如果我们不改变这一模式,还是徒劳的。每次有人告诉我(当然这很难):“现在我要创办一个新的可持续时尚系列。”我就会想:“如果你想要可持续,那就别创办新的系列。”有机的垃圾堆,还是垃圾堆,年轻人想要表现自己,想要创业,想要表达创意,你没法阻止他们,大公司谈论了很多,也投资了很多,他们会说:“我们来做循环经济,用对环境无害的循环材料。”但谁又有胆量真的来推翻自己的商业模式呢?